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一、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二、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针对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如何认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首先,认定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情况有:故意逃离事故现场;认为自己对事故不负责离开事故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义务;将伤者送往医院,无故离开医院;将伤者送往医院,给伤者留下虚假信息离开医院;调查期间逃逸;不承认但有证据证明其知道发生交通事故;未达成协议强行离开现场。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