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对虚假宣传行为处罚规定有哪些

2022-03-14 18:23:29
推荐答案

广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3-14 回复

专业分析:

对虚假宣传行为处罚规定: 第一条为公正合理实施对虚假宣传行为(含“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下同)的行政处罚,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对虚假宣传行为的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浙江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对商业信誉或者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制作方式、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经营状况、售后服务等作虚假宣传或者作引人误解的宣传的,罚款1.5万元。有下列事实的,应当分别计算,合并确定罚款的基本标准: (一)虚假宣传的内容有2项的,罚款增加5000元,以后每增加一项,增加罚款5000元; (二)因虚假宣传行为而发生的经营额达到5万元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5万元的,每增加5000元,增加罚款1000元; (三)虚假宣传行为延续的时间达到三个月的,增加罚款1万元;超过三个月的,每增加1个月,增加罚款3000元; (四)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的,广告费用达到5000元的,增加罚款5000元;超过5000元的,每增加1000元,增加罚款2000元。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基数上增加罚款比例,从重处罚: (一)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受到处罚后,再次实施的,增加20%; (二)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增加20%的罚款额; (三)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增加20%的罚款额; (四)刊登、发布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声明性公告的,增加20%的罚款额; (五)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材料的,增加30%的罚款额; (六)拒绝监督检查,阻碍执法人员进入其经营场所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实施地,抢夺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资料等,采用暴力手段的,增加40%的罚款额;未采用暴力手段的,增加30%的罚款额; (七)无正当理由不按《询问通知书》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询问的,增加10%的罚款额;拒不接受询问,阻扰调查的,增加20%的罚款额; (八)不履行法定义务,经告知后仍然拒不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增加20%的罚款额; (九)虚假宣传行为造成他人严重损害或者引起群体投诉的,增加40%的罚款额; (十)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两个以上的,增加的罚款额合并计算。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罚款的基本标准基数上减小罚款比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对工商机关的检查和调查积极配合,在要求的时间内,接受询问,如实回答问题,并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下调20%; (二)在工商机关发现之前,已经采取措施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下调30%; (三)案件被查处后,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解决消费纠纷的,下调20%。 (四)其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两个以上的,下调幅度合并计算,但合并计算的下调比例不得超过50%.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免于罚款: (一)在工商机关发现之前,已经采 取措施主动消除违法行为后果,且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应处罚款在2万元以下的; (二)其他可以免于罚款处罚的情形。 第七条需要突破本规定罚款标准下限的,由办案机关的案件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八条分局需要适用第四条第(十)项、第五条第(四)项和第六条第(二)项的,报市局法规处决定。 第九条本规定罚款确定的计算公式为:罚款的基本标准额(即:2万元+增加的罚款数额)+从重处罚的罚款额(即:基本标准额×增加罚款的比例)-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下调额(即:基本标准额×下调的比例)。

展开更多

针对对虚假宣传行为处罚规定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爱心律师推荐
同类普法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虚假宣传认定: 认定原则: 1、主体。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 2、行为。上述主体在客观上对其商品或服务做虚假广告或以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3、结果。上述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而具有社会危害性。 4、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方对虚假广告负法律责任;对广告主,则不论其主观上处于何种状态,均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虚假宣传处罚: 发布虚假宣传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由广告主承担法律责任,对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一)产品虚假宣传经营者承担的法律责任。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产品虚假宣传广告经营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 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产品虚假宣传的连带责任。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相关精选问答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精选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