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职务犯罪的构成及其要件要了解职务犯罪的构成就必须知道一般犯罪的构成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某一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主观与客观要件的总和。这种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是法定的是一般犯罪的基本要求。(1)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一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三是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四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2)职务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一种心理与心理状态。(3)职务犯罪的客体要件:侵害的是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4)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我国法律规定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利用职务之便;二是滥用职权;三是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
针对构成职务犯罪的法律条件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构成犯罪的,需要具备以下4要件: 1、犯罪主体:行为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我国,一般的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就可以构成犯罪主体。而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构成犯罪主体。但14周岁以上的人,满14周岁而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特殊的8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或者过失的,即存在犯罪主体存在过错。 3、犯罪客体:行为人侵犯的应该是法律保护的法益。 4、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必须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实施了一定的犯罪行为,如果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
犯罪构成的条件有: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个人或者单位; 2、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某种法益; 3、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分子对其犯罪行为和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4、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