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在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对加害人的侵权行为及该行为造成的损害事实,应当承担举证责任。但是,由于名誉是一种观念、认识,它存在于公众的心里,并不是一种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这种观念可能外化为社会公众的态度或者行为而影响社会公众与受害人的关系,也可能不外化为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行为,这都决定了人的名誉受到损害即社会评价降低的侵害后果处于一种不确定且难以认识的状态,这也决定了名誉权受到损害的受害人对其名誉受到损害的后果即社会评价的降低进行举证是极为困难的。
针对侵害公民名誉权对立场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造成名誉损害并不一定会侵害他人名誉权。因为有些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比如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只要内容真实,无诽谤侮辱内容,并且行为人能举证证明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即可。
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一般只有情节严重且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犯罪的,才会被判刑。《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