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针对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什么?是什么划分主体?,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财产。诈骗罪的其他构成是:主体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构成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对于犯诈骗罪的行为人,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