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如果二人以上事先同谋,事中有人没去实行犯罪,也按共犯处罚。 第一、两人以上。第二,有共同的故意。第三、有刑事责任能力。 共犯是一人既遂全体既遂。诈骗罪的主犯只要没有超出共犯的故意实施诈骗行为,被认定为诈骗罪的,则从犯也既遂,构成诈骗罪。 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但不起主要作用的,一般属于从犯,例如参与盗窃时望风放哨。一般来说,次要的实行犯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是指为共同犯罪行为事先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针对诈骗罪共犯如何认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一)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所以诈骗罪的共犯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诈骗罪中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 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那么共犯也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务,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三)诈骗罪在客观上 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那么诈骗罪的共犯实施了诈骗行为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务。
诈骗共同犯罪的认定: 1、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诈骗犯罪; 2、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犯罪行为侵犯的必须是同一客体,即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