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用人单位应该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数额给劳动者支付工资,若有出入,双方应该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可请仲裁机构进行调解;这些都不行的话,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针对劳动合同劳资报酬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一方面,集体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这也反映出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以及劳动法律、法规的效力关系,即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高于集体合同。
工资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可与单位协商。通常情况,用人单位实发工资高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是允许的。用人单位存在违反最低标准规定,劳动者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另外,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标准不是指最低工资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劳动者报酬。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