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持有枪支是一种持有型犯罪。“持有”型犯罪是我国刑法中一类比较特殊的以行为方式来归类的类犯罪。“持有”是对物的一种事实上的占有、支配、控制的关系,它在本质上应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行为。我国刑法上的“持有型”犯罪必须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对法定违禁品进行事实或法律上占有、支配、控制的状态或者行为,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持有型”犯罪。 1、“持有”的时间持续问题。持有是持续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持有行为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定罪,但可能影响量刑。依立法本意,持续时间极短的“持有”如转手、帮人传递枪支等行为不应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2、持有行为的开始、结束。在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是枪支而意图对其加以支配或者控制,并且在客观上已经对枪支形成控制时,“持有”即开始。而当行为人完全对枪支丧失支配、控制时持有行为结束。在这一持续过程中,不要求行为人随时、随身占有枪支,只要行为人对枪支存在事实或者法律上的现实的支配、控制力即可构成持有型犯罪。 3、持有的形式。从广义上说,非法持有枪支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占有、携带、藏匿、保管、收藏等,但不应包括买卖、运输等行为。 4、持有的对象。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非法持有军用枪支一支或者非法持有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以非法持有枪支定罪处罚。
针对非法持有枪支罪中持有的认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标准为:具有主观上非法持有枪支的故意,知道自己是在持有真实枪支,知道该枪支可能为禁止流通物;客观上实际持有枪支,以为自己持有,实际上没有持有,不认为持有枪支;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即持有枪支的行为不符合枪支管理的规定。
非法持有枪支罪的认定标准如下: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客体是我国公共安全和国家对于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私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主管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道国家禁止私人持有枪支仍然私自持有枪支。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