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遭遇诈骗行为时,首要的是采取自济措施挽救或避免损失,同时,要提供相应的有效证据与有利于破案的信息,立即向公安机关的刑警队或经警队报案,请求司法救济。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针对骗子诈骗后怎么办,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被诈骗后的处理方式为:保存证据及时报警。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拘留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超过六个月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诈骗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会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