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报申请登记行为视为违法行为如下:每年1月15日前未申报本年度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污情况的视为拒报;新、改、扩建项目未在试生产前3个月内办理排污申报手续的视为拒报;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工15日前未办理排污申报手续的视为拒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强度需要做重大改变,未在变更前15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的视为拒报;排污发生了紧急重大改变,未在改变后3日内履行变更申报手续的视为拒报;未按环保部门规定的其他申报登记时限申报的视为拒报。
针对拒报申报登记行为视为违法行为都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种情况: (1)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这类失职行为使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但还没达到渎职罪的程度。 (2)行政过错,即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如司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违法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行政过错,主张把职务过错称为纪律违法。身边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有闯红灯、嫖娼、超速等。
举报内容包括: (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污染物的; (二)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的;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非法排污的; (四)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五)未按照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未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六)排污单位或者第三方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存在其他弄虚作假情形的; (七)非法转移、利用、处置、倾倒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的,或者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未按有关规定建设、管理,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 (八)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含重金属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九)通过暗管、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十)其他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举报人同时举报多项违法行为的,一经核实,对举报人累计奖励。具体为: (一)对涉及一般行政处罚的举报事项,给予举报人500元-1000元奖励。 (二)对采取限产停产、按日计罚、查封扣押、停业关闭、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决定的举报事项,给予举报人1000元-4000元奖励。 (三)对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刑事追究的,给予举报人5000元奖励。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