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费怎么算,一、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 (一)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7%缴费(2003年为7%,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到8%)。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18%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二、核定缴费基数以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省社平工资)为基准: (一)企业职工凡工资收入低于省社平工资60%的,按60%核定缴费基数;高于省社平工资60%的,按实际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但是最高不得高于省社平工资的300%。 (二)个体劳动者可以在省社平工资以上至300%的范围内。三、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年限的长短等,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越多。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企业与职工个人共同缴纳。1998年1月1日,我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规定对养老保险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养老金;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只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对于1995年底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办法实施后退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其中,对于1997年底前参加工作,办法实施后退休,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的,也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不满10年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针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核定缴费基数有什么规定,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核定有以下内容: 1.及时建立和调整所辖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应全面、准确、详实。 2.本缴费年度初根据上年度各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支付情况,制定本年度基本养老保险费征集计划;并依据情况变化,适时提出调整缴费比例的建议。单位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按当地政府批准的缴费比例执行;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部门,单位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按财政部批准的比例执行。 3.根据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参照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制定相关报表在审核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报送的基本养老保险情况表时,应确认其在开户银行帐户中结存的资金,足够缴纳当月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4.对各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应重点审核单位及职工缴费工资基数、缴费金额以及其他变动项目。 5.对新建单位及应参加而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其发出《办理社会保险手续通知单》,督促其尽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等等。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至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