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还有纠纷的证据。 第三,原告就其诉讼请求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据,比如财产的证据,孩子抚养的证据; 第四,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针对起诉离婚需要什么手续?(原告),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离婚起诉的手续: 1、委托律师起草起诉状; 2、准备诉讼所需要的证据; 3、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和证据; 4、法院决定是否受理该诉讼; 5、法院受理该离婚诉讼案件之后,在法定时间内向对方发出起诉状副本; 6、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7、开庭:双方均可以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代理诉讼。一般情况下离婚当事人必须到庭,如果因特殊原因实在不能到庭,必须向法庭出具是否离婚的书面意见; 8、法院依照原告方的诉讼请求和双方提交的证据情况对于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如何分割财产,子女抚养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作出判决。 起诉离婚需要的证据有:离婚起诉状;夫妻婚姻关系的证明,也就是结婚证原件;原告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有孩子的,需要提供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本;夫妻共同财产清单。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名称、规格、件数、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1、仔细审阅提交诉讼材料,避免不必要麻烦的发生。 2、法院会让原告提交财产清单,这一项尽量少列财产数额,先少预交诉讼费用,这不是恶意避免向法院交费,而是因为起诉后,原、被告仍有庭外和解的可能性,也就是仍有协商致,协议离婚的可能。但如果一旦协商一致,要撤诉,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只能退一半。 3、立案后,要注意记住自己的案号,并询问立案人员何时案件可以转到民庭、或哪个法庭,而后及时与法庭审判人员联系案件进度事宜。一般立案后,三天内可以转到民庭或法庭,因此,立案三天后打电话查询案件承办人员是可以查到的。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