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交通事故当事人如何认定肇事逃逸?

2022-06-16 08:22:29
推荐答案

青海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6-16 回复

专业分析:

对于一些以不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否认逃逸行为存在的肇事者,应当结合各方面的因素,科学、审慎地对其主观方面加以判断,从而有效地追究逃逸者的责任,维护法律的权威。当然,如果肇事者有事实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发生事故而继续前行,则不能认定为逃逸。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肇事者在离开现场直至最终投案的时间段内的客观活动来判断肇事者的主观方面。比如,肇事者为何滞留在外而不是立即到交警部门投案导致其滞留的原因是什么是堵车等客观原因耽误了时间还是肇事者在某处徘徊犹豫,并非不能而是不想投案如果是后者,基本就能断定肇事者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而客观上已经实行了逃逸的行为,至于滞留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逃逸行为的成立。而逃逸行为一旦成立,便不可能倒退回逃逸中止或未遂的阶段,肇事者最终投案的行为也只是自首情节而已,不影响对逃逸的认定。对事故责任的认定,除了逃逸者的口供,还需考虑被害人的陈述、现场目击者的证词、事故现场残留的痕迹等证据,如果事实上有充分证据表明因被害人本人的责任导致了交通事故,仅因逃逸行为而将全部责任归结于逃逸者,对于逃逸者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有违法律的公正。

展开更多

针对交通事故当事人如何认定肇事逃逸?,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爱心律师推荐
同类普法

刘奇律师

北京京师(宁波)律师事务所

交通事故后逃逸主体是机动车驾驶员。驾驶人投保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应当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的,救援、丧葬等费用可以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预付款之后,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对交通逃逸行为做出认定的方法如下: 1、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 2、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 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 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相关精选问答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精选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