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主要是根据刑法分则中规定的罪名的犯罪构成要件来认定。 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 在认定主体时,要注意区分主体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或相对负刑事责任、减轻刑事责任。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 此外还有单位犯罪。 主观方面;分为故意、过失、和意外事件 客体是刑法所具体保护的社会关系和法益。如盗窃罪,侵犯的客体就是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 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联系等。其中,犯罪行为是必备要件,其它是选择要件。 这四个要件在刑法罪名条文中都有体现。 当然,还要注意一些排除犯罪的事由。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上面只是一些最简单的阐述。刑法学中认定犯罪非常复杂,需要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和结合案件实际。
针对怎么样认定犯罪?,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从以下几个要件来认定犯罪: 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 3、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某些特定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者损害特定的对象等。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