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应当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接收宣告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其制定矫正方案,在对其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运用《北京市社区矫正人员综合状态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现实表现、具体情况,每六个月予以调整。
针对缓刑法院应该怎样监督,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法院判了缓刑应该这样处理:一审宣判后不再需要拘留;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仍在拘留,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将犯罪分子移交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进行调查;先宣告定罪,暂不执行刑罚。
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再具有社会危险;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对于符合适用缓刑条件的犯罪分子,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怀孕的妇女;已满七十五周岁的老年人,刑法明确规定必须适用缓刑,这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道主义精神。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犯罪分子只有在满足了规定的缓刑条件之后,才有可能适用缓刑。至于法院判缓刑的条件,在上文中作出了介绍,实践中要想获得缓刑,建议还是委托律师进行辩护,这样争取缓刑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