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五大战略空间,各国均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2013年,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门”事件如同重磅炸弹,更是引发了国际社会和公众对网络安全的空前关注。 在我国,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实施,互联网升级全面提速,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新型应用层出不穷,4G网络正式启动商用,虚拟运营商牌照陆续发放,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极大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信息消费稳步增长。 维护互联网网络安全,是保障各领域信息化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互联网服务机构、网络安全企业和广大网民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不断加强自身防护水平,加大网络安全威胁治理力度,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国际合作,以期建立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确保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促进产业经济稳定发展。对此,这份报告对我国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下述建议。 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战略和相关政策,统筹规划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报告建议,尽快制定我国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战略,同时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明确相关主体工作内容和责任义务。此外,建议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继续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网络安全保障协作机制,实现国家全局网络安全能力的协同联动和专业支撑。 加大网络安全工作投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报告建议相关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大在网络设备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化安全防护和管理,提高自身应对网络安全新风险的能力,以减少技术不断发展引起的网络安全隐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提高对网络攻击主体的追溯能力。建议加强实现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建设,提高对网络攻击的威胁监测、全局感知、预警防护、应急处置、协同联动等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网络攻击的追踪溯源能力。 提高核心设备国产化水平,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建议加强网络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高重点行业和重要信息系统中联网设备软硬件的国产化水平,提升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自主可控能力。这份报告也认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各部门仍然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国外主流网络设备和互联网服务,建议加强对联网系统的安全防护检查和动态监测能力,提高对系统漏洞的发现能力,并尽快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框架。
针对制定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战略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国家战略能力,本质上是科学地运用国力的艺术。“国家战略能力”是战略文化、战略思维、战略管理的有机统一。国家战略能力,不是一般的个人、团体或某些阶级的局部能力,而是覆盖全国的国家能力。国家战略能力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军事实力论、综合国力论、战略能力论三个阶段。国家战略能力是国家组织、协调和运用国内外各种战略力量,预防和应对各种重大威胁,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能力。国家战略能力具有强制性、协调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性。当代中国战略能力建设,应以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实现三个转变,即构成要素上实现由财富积累型向综合协调型转变。各项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实现由服从服务型向支撑促进型转变,外在特征上实现由内向型向内外结合型的转变。要继续保持中国特色政治优势,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能力,大力加强战略领导能力建设。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