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

2022-04-18 17:57:00
推荐答案

黑龙江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4-18 回复

专业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展开更多

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爱心律师推荐
同类普法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其对象是公众存款。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表现形式有: (1)不具有真实销售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屋产权份额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2)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3)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4)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名,不提供商品、服务或者所提供商品、服务的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通过承诺回购、代为销售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5)以发行证券为名,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6)以募集基金或者基金管理为名,通过虚假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7)以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等形式,通过公开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8)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通过公开宣传并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相关精选问答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精选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