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债务重组的条件新准则在对债务重组的定义中增加了“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这一前提条件,并指出债务重组是“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也就是说,新准则要求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时,必须满足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这个前提。企业是否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必须首先要求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这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后判断,譬如可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质量、企业的利润质量以及企业的增长特性进行判断。显然,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止了企业随意利用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实际上是缩小了债务重组应用的范围。二、新债务重组准则对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影响新准则根本宗旨是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尚待进一步考察。对于作为债务人的企业而言,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作出让步,企业获得的减免债务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增加当年利润。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提高其当期净利润,进而提高每股收益。而通过评估等方式,企业还可人为调高所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新准则将提高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热情,在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ST股东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保住“壳资源”的考虑,很可能会通过债务重组为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显然,债务重组有利于债务人降低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危机,还可能使债务人的利润由亏损转变为盈利。但是,债务重组所带来的利润增长只是暂时的、一次性的,具有偶发性,所以,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在未来的持续提高,因为债务重组的收益属于非正常盈利,它只对当期的利润构成影响,而不可能使利润的增长持续下去。
针对资产重组的条件是什么,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 一般说来,资产重组有以下几种: 一、收购兼并; 二、股权转让; 三、资产剥离和所拥有股权的出售; 四、资产置换; 五、其他。 除了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置换、资产剥离等基本方式以外,根据资产重组的定义,我国还出现过以下几种重组方式:国有股回购、债务重组、托管、公司分拆、租赁等方式。
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在我国的企业改制中,“资产重组”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但对“资产重组”概念的使用却十分混乱。在西方相关经济管理词典和有关文献中却根本找不到“资产重组”的词汇。西方经济管理词典上有的是企业兼并和收购。在西方,通过兼并和收购,实现企业的资产重组。并购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一般说来,资产重组有三种模式:一是扩展型重组,是公司进行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的一种方式,包括兼并企业(含合并)、收购公司、购买资产、收购股份、合资经营等;二是调整型重组,又称紧缩型重组,是公司进行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缩小的一种方式,包括股权置换、股权与资产置换、资产置换、资产剥离和出售、公司分拆等。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