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以下7中不同的类型: 1.按行为人肇事后果的大小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轻微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构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2.按行为人在肇事后是否仅实施了单一的逃逸行为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单纯逃逸行为和转化逃逸行为。 3.逃逸行为是否造成了新的危害结果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导致新的危害后果的逃逸行为和未导致新的危害后果的逃逸行为。 4.按行为人的逃逸动机为标准,可以将逃逸行为划分为逃避抢救义务的逃逸行为、逃避责任追究的逃逸行为、既逃避抢救义务又逃避责任追究的逃逸行为。 5.按调整对象的范围大小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狭义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广义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6.根据逃逸行为在定罪量刑中的不同价值,可以将逃逸行为分为作为定罪情节的逃逸行为和作为量刑情节的逃逸行为。 7.按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调整规范的规定为标准,将逃逸行为划分为定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加重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和指使的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
针对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是: 1、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2、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逃离事故现场的; 3、认为自己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4、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是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有以下标准: 1、肇事者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肇事者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3、肇事者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4、肇事者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5、肇事者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6、肇事者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