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房前,确认售房人的真实身份。购房者对于有意向购买的房屋,应要求中介公司或出售人出示真实有效的房产证、土地证、身份证及授权委托书等证件,如为共同财产,房屋共有人必须到场或签字,确保买卖过程的合法性。 2、全面了解房屋状况。由于二手房不是新商品房,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购房者在看房时要全面了解房屋状况,包括房屋本身的结构、装修、户型、楼龄,周边配套、市政设施、物业管理水平等等,另外,还要查看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管理费等费用是否已缴清,对于拖欠的费用如何解决等问题。购房者应对这些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后再决定买还是不买。 3、谨防掉进“格式合同”的陷阱。在签订定金合同之前,要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如果有律师在帮审就更安全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防止卖家拟定的“格式合同”的陷阱。众所周知,格式合同往往是保护起草合同一方的利益,因此,必须警惕卖家的种种不端行为。
针对如何避免房屋购买合同纠纷,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进行合同纠纷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充分了解《民法典》及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民法典》是规范当事人合同行为的基本法律、当事人应当予以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也对某一具体合同或合同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规范。 其次,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等状况。 订立合同之前事先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欺诈纠纷和违约纠纷。 调查了解资信状况主要指查验对方当事人的营业执照,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誉程度等。 如果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良好,则合同订立后履约就可能得到保证;如果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不佳、商业信誉不好,甚至濒临破产境地,自然欠缺或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与这样的当事人签订合同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合同订立后可能更容易会产生纠纷。 当事人在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的同时,还应了解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即在合同上签字的人是否具备签署合同的资格。 一般来说,公民本人,法人的法走代表人,其他组织的负责人均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 其他人员代表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签订合同时,必须有授权委托书。 尤其是在通过代理人签订合同的场合,代理人应当出具被代理人(委托人)的合法有效的授权委托书。 否则,合同签订后,由于合同形式要件不具备而可能引起合同无效纠纷。 最后,认真准备合同条款 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履行合同的依据。 为避免因条款的不完备或歧义而引起合同纠纷,当事人应精心准备合同条款。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外,其他合同条款都可以在协商一致基础上进行约定。 法律给予了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充分自由,当事人应详细约定,尤其是关于合同标的(包括名称、种类等)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违约责任(违约金或违约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等)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合同主要之条款。 此外、根据合同性质或当事人需要特别约定的条款也应详细规定。
1、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 2、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 3、查验有关证明文件; 4、买期房要注意建筑面积的约定; 5、签约时要注意房屋质量问题; 6、签约时明确物业管理事项; 7、买期房要约定条件和时限; 8、约定双方各自的违约责任。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