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应当在被继承人(在房产继承中就是遗留下房产的人)死亡后才能发生。这是继承的首 要条件。有的房产所有权人为了避免继承人在日后可能会因争夺房产而产生纠纷,在生前就将房产权交给继承人,如分给某个或各个子女,这也是合法的行为,但这不是继承,因为这时继承还没有开始,而是生前的赠与行为。 二、继承遗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能作为继承人的继承人。 这是继承的第二个条件。被继承人如果立下遗嘱,将房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是捐献给国家、集体,这也是被继承人处分遗产的方式,但这不是继承而是遗赠。 三、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这是继承的第三个条件。有的房产是共有的,如常见的夫妻之间的共有,当一方死亡以后,并不是所有的房产都成了遗产。这时,应当先将房产进行产权分割将属于被继承人配偶的份额(除有约定者外,一般应分出房产份额的一半)分割出来以后,再对遗产进行继承。
针对民法典房产继承权的作用,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公产房屋的使用人对于公产房屋并不享有所有权,故公产房屋也就不存在继承问题的。继承的前提是被继承人生前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这也就是说继承房产必须是死者生前所拥有的完全所有权的房产。共有房产、承租房产等均无法进行继承。公产房屋的权属公产房屋是我国福利分房政策下的产物,根据公产房屋的相关规定,公产房屋是的所有权人是国家、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公产房屋的实际使用人仅享有该房屋的承租权,并没有房屋的所有权。
在法定继承中,就享有遗产继承权的人主要分为了两大类,包括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其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就有死者的配偶、父母以及子女,当然一些情况下养孙子女、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女婿和媳妇也是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来继承遗产的。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