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诈骗的定义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主观目的,使用了虚构事实或捏造事实的方式,诈骗受害人财物的违法或犯罪行为。2、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达到3000至10000以上,3万至10万以上,50万以上,分别构成刑法266条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犯罪事实。3、按照诈骗罪的司法解释,使用电话、短信、互联网对不特定的人进行诈骗,诈骗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诈骗救灾、慈善等社会公益性质财物,诈骗他人医疗费等较为恶劣的情形,且接近诈骗罪“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属于刑法266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4、量刑原则: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5、警方作为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第一个环节,在接到受害人或其他人员报警后,会根据相关线索进行刑事侦查,当警方所掌握的客观证据,足以认定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客观确实存在的情形下,警方会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因此,按照什么罪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由警方根据案件客观情形,作出决定。但是,检察机关作为对于警方的监督机构,在案件审核过程之中,如果认定犯罪事实不存在,会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而将犯罪嫌疑人释放。也可能会认为警方刑事拘留所定的罪名,与犯罪嫌疑人实际罪名不符,而变更罪名提起公诉。6、如果诈骗公私财物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的,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追究行政责任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66条司法依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条、2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49条
针对什么情况下属于诈骗?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