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见】根据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在受理报案举报过程中,应当保障报案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对于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可根据打击报复证人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第三百零八条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针对对报复被害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人民法院对报复陷害罪的裁判为:行为人犯本罪的,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