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发放的标准一般和两个标准关系密切:一个是缴费基数,一个是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必须在退休前累计缴纳15年方可发放养老金)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针对社保4500退休能领多少,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社保退休金能领多少具体如下:基本公式: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储蓄额÷计发月数,基础账户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退休时养老金的高低由许多要素组成,包括退休时上年度所在地的社平工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退休年龄。 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公式: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x1%;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平均缴费指数=各年度缴费指数/缴费年限; 缴费工资指数=当年缴费工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储存额÷与退休年龄相关的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指数化视同缴费基数ⅹ视同缴费年限x1.3%或者是1.4%。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