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对于债务纠纷而言,一般的诉讼时效是2年,从应当还款之日起算。 虽然诉讼时效存在中断、中止等情况,但是,“打铁要趁热”,对于债权人而言,最好不要死扛到诉讼时效的最后一天才行动——因为“冷饭”再炒也好吃不到哪去。 债权人一旦发现债务人不愿偿还债务,就应委托律师做走法律程序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才能避免打无准备之仗,提高胜诉的可能。
针对起诉债务纠纷有哪些内容,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内容主要包括: 一、首部。起诉书当事人,包括代理人、代表人身份情况、案由等。标题要写明案件性质和文书种类名称。 二、正文。包括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诉讼请求事项要写明请求法院解决有关民事、刑事或行政权益争议的具体问题,事实和理由首先要写明侵权行为或犯罪的事实及双方争议的具体内容。 三、尾部。在正文下面,另起一行写明致送机关,而后在其右下方由具状人签名或盖章,注明具体的年月日。如是律师或他人代书,应写明代写人姓名和工作单位。 四、附项。说明起诉状副本的份数和证据的种类、名称、数量以及证人的姓名、住址等。
起诉程序如下: 一、准备证据材料。 二、携带身份证、起诉书、证据材料等,到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三、立案庭审查提交的证据材料后,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四、法院开庭审理,作出判决。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