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一旦进入仲裁或诉讼的程序,用人单位就会停发员工的工资。 因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是否可能得到: 第1看官司是不是因用人单位单方终结劳动关系而引起的。 第2看官司的赢面有多大,仲裁部门或法院会不会作出撤销用人单位终结劳动关系的决定。 第3看双方的责任,如果在纠纷中,用人单位应负全责,则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员工可以全部得到。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双方都有责任,则员工只能得到仲裁、诉讼期间的部分工资。 第4,工资补偿的标准为:用人单位作出终结劳动关系的决定之日前该员工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停发月份
针对关于员工劳动仲裁和诉讼后的工资结算问题,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员工劳动仲裁流程如下: 1、在仲裁时效内提出仲裁申请; 2、收集证据,如劳动合同、社保清单、银行流水、考勤记录等; 3、员工根据被申请人的人数准备仲裁申请书; 4、仲裁委受理后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一般仲裁需在受理后45日内审结。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如下: 1.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诉书以及相关材料;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五日内向被申请人送达仲裁申请书副本; 4.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 5.仲裁庭开庭审理、调解; 6.做出裁决。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