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行迟延 (1)履行迟延,指债务人对已届清偿期的债务,能履行而未履行的情形。 后果:1.债权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该债权是因契约产生的,产生契约解除权 3.迟延期间风险由债务人承担 (2)债权人迟延,指债权人对于已经提出之给付拒绝受领或不能受领之事实。 后果:1.债务人仅仅就故意或重大过失负责 2.债务人无须支付利息 3.债务人返还之孳息以已经收取的为限 4.债务人可请求赔偿因提出或保管之必要费用 5.债务人得自行消灭其债务 债权人须赔偿债务人因履行而受到的损害 二.履行不能 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者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 后果 1.债权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该债权是因契约产生的,产生契约解除权 三.不完全给付(履行) 债务人虽然履行,但其履行有瑕疵或者给债权人造成其他损害(包括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情形。 后果: 1.不可补正时,损害赔偿 2.可补正时,重新给付
针对迟延履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看完你还不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合同迟延履行的法律后果一般是可以解除合同,或者要求延迟履行方支付违约金。法律对于迟延履行的具体规定是,迟延履行合同,经过催告或者无法实现合同目的的,对方会解除合同,同时还可以要求迟延履行方支付违约金。
迟延履行金的法律规定: 1、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相关专题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