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嫌
寻衅滋事罪会判吗这个问题,具体认定如下:
(一)、主观要件体现任意性。
司法实践中,那种纯粹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恣意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并不多见,更多的寻衅滋事行为是在各种复杂情况相互揉织在一起的情形下实施的。其犯罪动机和目的往往是逞强好胜,无故无理殴打他人等,以破坏公共秩序或公共生活规则来寻求精神刺激。这一动机和目的,决定了本罪矛盾指向决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利益,不局限于某人特定对象,而是一种无视社会法纪,为所欲为的行为。因此,行为人在主观上必然体现出任意性。
(二)、客观方面体现随意性。
该罪所侵害的对象一般来说是不特定人和物。以此观点也必然推出这样结论:凡是基于某种个人的利益冲突,或是为了取得某种特定的物质利益,就不能认定为寻衅滋事行为。
寻衅滋事罪客观上有4种不同的行为,即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任意
损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但其侵害的客体是同一的,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
寻衅滋事罪的4种行为均规定情节严重(恶劣),即行为人对社会公共秩序侵害的程度严重,否则不能
认定为犯罪。
认定寻衅滋事行为需情节严重的行为,体现为:
(1)手段残忍或极为卑劣,或持械殴打他人,视为情节严重。
(2)行为次数为多期,行为人次数愈多,主观恶性就大,愈能说明行为人无视法纪,藐视社会的程度;
(3)社会危害性,按其行为和危害后果确定是情节严重还是情节恶劣,就是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
情节严重的,是指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的公私财物数量大的;造成恶劣影响的;多次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公私财物受到严重损失的,等等。
情节恶劣是指随意殴打他人手段残忍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等等。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是指出于取乐、耍威风寻求精神刺激等目的,无故、无理追赶、拦挡、侮辱、谩骂他人。这里的情节恶劣的,主要是指经常性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的;造成恶劣影响或者激起民愤的;造成其他后果的,等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是指以蛮不讲理的手段,强行拿走、强行索要市场、商店的商品以及他人的财物,或者随心所欲损坏、毁灭、占用公私财物,引起公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