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未成年人犯罪怎么处罚,有我来详细告诉你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从轻是在法定刑的下限处刑;这里指的减轻,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如应判五年以上的,实判在五年以下处罚。
2、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管教。这里指的“必要的时候”,是指家中无人管教或者家长、其他监护人缺乏管教能力、或者群众、或者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容教养的时候,政府从社会保护的角度出发,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成年人的
刑事责任年龄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分为完全
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三个阶段: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
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14周岁不满16周岁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对所有的犯罪都应负有刑事责任,但应当根据情形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法律规定
1、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
免除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封存。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法院生效判决后,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人民检察院对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应当对相关记录予以封存。
2、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3、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如果发现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五年
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应当对其犯罪记录解除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报复占主要原因
根据最高检相关数据显示,校园暴力案件的70%源于报复。校园暴力案报复型犯罪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因琐事与同学发生纠纷,为发泄怨气而报复的9件,占64.2%;因男女朋友交往引发争风吃醋,蓄意报复的4件,占28.6%;因哥们义气或加入不良圈子,而被纠集帮助他人实施报复的3件,占21.4%;因不服老师的管教而进行报复的1件,占7.1%。
那么未成年人为什么会有报复呢?根据最高检相关分析得知,除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原因外,其报复行为大多由于学生与学校、同学、家庭及社会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引发。
譬如学生吸烟、酗酒、缺课、
携带管制刀具等,并以此直接对抗校规校纪;讲究哥们义气,主动或被动地参与打架斗殴、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多次被同学欺负后,从受害人变成加害人,并通过报复进行私力救济等;受家庭暴力影响,孩子个性独断、专横、暴躁;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为了攀比等,这些情况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2、社会环境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导致未成年人受到伤害继而伤害他人的因素很多。可以说,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既是社会的危害者,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
3、未成年人青春期的叛逆
从目前的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一个人处于极易越轨的“危机期”,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不足的缺陷可能会自愈。
相关数据:最高检通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30年的有关情况
2021年至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不捕率、不诉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惩治了一大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