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二次撞击的
责任怎么认定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于主观故意的“二次撞击”现象,单从现场痕迹的方面一般很难认定,除非有现场录像、现场的证人证言或其他证据线索。
对于刹车痕迹与行为人是否进行冲撞准备的证据上,一般可以辩护为出于疏忽大意或轻信可以避免的主观过失,所以这类证据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明犯罪的直接证据。
但是,在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的成因中,“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属于逻辑学上的矛盾关系,即二者不可同真,不可同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也就是说,当交通事故中出现二次撞击现象的时候,如果不能证明对方的主观故意,则说明对方起码是主观过失。
同时,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是由交通违法或意外的事故引起,如果交通事故行为本身符合
交通肇事罪条件的,即使有过失行为引起二次撞击,也是被交通肇事罪吸收,被追究交通肇事罪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行为本身不构成交通肇事,而过失行为又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则应当根据过失比例承担民事。如果过失行为造成对方人员重伤或死亡的,应当是可以追究过失方
过失致人死亡或
过失致人重伤的刑事责任。
在确认存在“二次撞击”后,无法证实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存在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根据逻辑学的排他性原理,推定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的行为属于主观过失,应当对第二次撞击的损害结果承担过失责任。
二、共享汽车交通事故责任怎么认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汽车
发生交通事故,司机都要承担责任,除非是汽车本身存在故障,才是平台的问题。
更详细来说,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分为两种,即事故责任和合同责任。事故责任由开车的人负责,合同责任则看双方签订合同的约定。而共享汽车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即汽车租赁是属于信息租赁还是物质租赁。
如果说平台仅仅是提供信息服务,那么平台只承担信息的责任;如果说平台是出租人,那么就要承担其他更多的责任。
“共享汽车”在面临交通事故时,需要区分是双方驾驶员责任还是汽车本身瑕疵带来的产品责任:
前者只需依照现有的交通责任事故认定规范进行归责即可;
而后者所产生的产品责任则可以诉诸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自身的“免责条款”不能免除此类法定责任。
要是不幸出现交通事故二次撞击的话,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事人在事故发生之后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转移到安全的地带,等到交警和医护人员的到来。这种情况下无法证实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存在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根据逻辑学的排他性原理,推定第二次撞击的侵权行为方的行为属于主观过失,应当对第二次撞击的损害结果承担过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