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贷的危害想必不必详细明说,自从它的出现,有无数的惨案摆在我们的面前。以前,它的魔爪只是伸向那些成熟的社会人群,而现在已经蔓延到校园。大学生因为还不起贷款而轻生的太多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校园高利贷怎么处理呢?
一、公安部门:遭遇高利贷陷阱或人权侵犯,及时报案
落入校园贷陷阱、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大学生,往往因受到胁迫、恐吓而不敢报警。对此,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的相关负责人提醒:“小额贷款的月利息在两分以上,就不受法律保护了。至于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暴力催债、‘裸条’曝光等更涉及到诈骗、恐吓、人权侵犯,大学生不可被对方的恐吓吓退,务必及时报警,否则校园贷事件会恶性循环,难以终了。”
据该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良校园贷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涉嫌非法放贷和诱骗,即使放贷人在催债短信里扬言要
起诉借款人,也仅仅是恐吓,因为起诉往往是无效的。据悉,针对在网络上非法公布女大学生裸照的行为,公安部门有专门的网监支队监管,照片一旦传上网,便可以立即找到传播来源,进行快速处理。
“在校学生报案的话,公安部门是必须及时、优先处理的。除了在学校或者
户口所在地的分局报案,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及时向学校反映,联系上各个学校指定的警员,不仅可以快速立案,还可以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该负责人强调,如果能有相同遭遇的两三个人一起报案,那么涉及团体案件的处理速度更快、力度更大。
“学生一旦遭遇不良的校园贷胁迫,务必保存聊天记录、通话记录、录音等。如果遭遇人身威胁、暴力催债等不及时报警,那么只有通过挂失身份证、更换手机号等方式躲避骚扰。”该负责人说道。
二、法律专家:高额手续费涉嫌胁迫,高利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校园贷的高额手续费和利息是否受法律保护?放贷人是否有权讨要高利部分?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规定逾期的后果,学生是否可以拒绝付高额的本息?日前,相关法律界人士接受了记者采访,给出了解答。
“首先,合同是基于双方自由、真实意思的表示,而校园贷问题中涉及的手续费,如果不是借款方的真实意愿,即如果不交手续费就贷不到款,那就涉嫌胁迫,属于法律不能保护的范围。但根据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学生能否充分举证,证明手续费是受到对方的胁迫,这是一个问题,学生往往容易落入圈套。”该法律界人士解释说。
据介绍,贷款利息超过银行利息4倍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但是并不否认借款人签了协议后有还款义务,只是这个义务不在法律的强迫性压力之下,“合理范围的利息是要付的。”
“电子合同基本是有效的,而且双方肯定会留有电子邮件的记录。至于
合同没有约定的部分,难以用法律回答,要靠个人诚信等其他因素去解决。”该人士介绍说。另外,据悉,如果网贷平台和银行合作,逾期之后的确会影响征信记录。
三、教育专家:大学生需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理性消费
针对现如今弥漫在大学校园里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导致学生陷入校园贷的现象,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老师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大约10年前,网购以及可透支的信用卡进入了大学校园,但是由于大学生没有资产保障,也没有健全的金融保障体系,很容易导致
信用卡透支还不上款,影响大学生的征信。后来信用卡退出了大学校园,但学生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社会上的小额贷款也存在着一些资金回笼、投资风险等问题,于是他们把目标瞄向了大学校园。”王云飞分析说道。
据王云飞了解,各大网贷平台及放贷公司利用和诱导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利用非法暴利的手段确保资本回收,“这其中,既有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进行非理性消费的责任,也有金融信贷机构尚未建立完善体系的责任,毕竟进行正常的银行信贷相对困难多了。”王云飞说。
因此,王云飞建议,在校大学生应当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和消费水平,理性消费,“针对贫困的大学生,我们有专门的助学贷款,对于创业的大学生,也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学生应尽量抑制过度的消费欲望,谨慎对待各类借贷。”
另外,对于金融信贷机构,王云飞认为,应当建立健全针对大学生的合理的制度体系,以免影响大学生征信,在日后的贷款、购房等环节上出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