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
被告:---------------------------------
诉讼请求
1、请法院判令被告因侵权行为向原告
赔偿精神损失费,人民币--元。
2、附带赔偿五岁幼儿因此丧失母爱,身心所受的巨大创伤要求赔偿人民币--元。
事实与理由
××年××月××日×点,原告的妻子刚回家,被告按他们密谋的约定,给原告的妻子打电话。原告的妻子当着原告的面同被告语气暧昧调笑。原告的妻子把手机给原告,叫他听被告说话。被告在电话里说他“睡了原告的妻子”,并侮辱原告,以挑衅的语言激怒原告。原告放下电话,怒火万丈地抓起刀,要去找被告。原告之妻阻拦无果,急叫醒熟睡的父亲。刀由原告之父夺下,原告之妻也被其父接回了娘家。
当天下午四点多钟,原告夫妇便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根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
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文件,被告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人格尊严权。被告的行为挑战了全社会公民约定俗成的道德底线、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他人的人格利益。原告夫妇在婚姻存续期内,被告越俎代庖,对其妻行使夫权,是严重违法的侵权行为。离婚给原告一家老小(上至80多岁的婆婆,下至5岁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一个五岁的幼儿从此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的权利。这孩子将在没有母亲,没有母爱的阴影中生活,显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原告特向贵法院提起公诉,恳请贵院据实依法,判如所请。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
---年----月---日:
二、2018年
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侵害而遭受的心理上的损害,精神损害具有非财产性、存在的独立性、单一性等特点。精神损害赔偿对于侵权人而言具有惩罚性,而对于受害人而言具有填补性和抚慰性,本质上是通过金钱赔偿使受害人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在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确立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
2001年3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
精神损害抚慰金。这一司法解释明确了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解决了关于人身损害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解决了关于人身损害是否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争议,是处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
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
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另外,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以民事基本法的形式确认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地位,明确赋予遭受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以精神
损害赔偿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