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有什么特点
纵观近年来的
民间借贷案件,不难发现,其高利放贷与合同不规范的特点仍然十分明显。
一、是案件涉及资金数额较大。
二、是群体性特征日益明显。以往,民间借款大多用于生活消费和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近年来出现了较多单个人或是一家人向多人大量高息举债用于生产经营的案件。特别是短期需要大笔资金注入的行业,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尤为突出。由于涉案人数多,金额大,一旦债务人资金链断裂,债权人往往血本无归,有些债务人还涉及非法集资或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犯罪,即使债权人
到法院起诉胜诉了也难以收回其债权。
三、是个人大额放贷现象增多。受短期限高回报、投机逐利的社会心理驱动,个人大额放贷现象逐渐出现。一些放贷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息,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放贷,普遍存在从亲朋或好友处借款,再以高利率转贷他人,从中牟取利息差的行为。资金出借人只考虑短期内能给自己带来高额收益,而未考虑借款人的偿还能力,甚至根本不认识借款人。一旦借款人到期无力偿还借款,基于个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最终导致连环诉讼,也破坏了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
四、是高息借款现象较为普遍。民间借贷中,约定高额利息的现象十分普遍,常见的借款利息为月息2%-5%左右。出借人通过在借款本金中预先扣除利息的形式规避国家关于
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限制,一些出借人因借款人欠息不付又将利息转为本金通过重复打借条等方式收取高额利息。
五、是借款合同签订不规范。相较于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多为无担保的信用借款,当事人诉讼能力较低,且多发生在亲戚朋友等熟人群体中,或碍于情面或法律意识欠缺,少数借款没有出具相应借据,多数借款尽管有“借条”或“欠条”,但大多只注明借款金额、借款人姓名和借款日期,而支付方式、还款日期、利息支付等诸多合同要件要么缺失、要么约定不明。出借人仅凭对借款人的信任就出借款项,且借条或欠条等主要证据所揭示的借款事实过于简单,难以反映事实全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判定。
六、是案件执行到位率较低。一些出借人对借款企业、个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还款能力、贷款用途等情况审查不严,为矛盾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该类案件无论是判决还是调解后,均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执行到位率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虽然经法院努力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结案,但大多数案件还款期限届至借款人仍不能按约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