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法诈骗罪立案标准
诈骗罪分为个人诈骗和以单位为依托的诈骗,其中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5000元至2万元及以上,应当立案追究,即构成诈骗罪,应予立案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以上的也即构成诈骗罪,应予立案追究。同时,保险诈骗活动,有以下情形的,也应予追诉: 1、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2、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查看原文
2非法诈骗罪怎么定性?
无非法诈骗罪,有的是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如果构成诈骗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查看原文
3非法诈骗罪量刑标准
我国对于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是一致的,有如下标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达到三千至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达到三万至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数额达五十万元以上或有特别严重情节,量刑在十年以上或为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外诈骗罪最终的量刑还应当结合当事人的诈骗数额、非法获利以及其他的量刑情节情节综合考虑。...查看原文
4非法集资诈骗罪的认定
非法集资罪的认定: (一)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这里要特别强调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单位,否则,我们将无法对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单位单独实施,也可以是单位与自然人、单位与单位共同实施)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通过《刑法》来规范。 (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当事人明知自己的非法集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这种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为单位的利益故意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别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 (三)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资本的运作过程,即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往往是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大,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我们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立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四)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查看原文
5非法诈骗罪怎么定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本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会被判处三至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一、诈骗达到一万元会被判多久诈骗罪超过一万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二、黑客黑骗子产业或者赌博犯法么黑客黑骗子产业或者赌博犯法。如果用赌博牟利,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三、网络兼职骗客服怎么会判刑网络兼职诈骗的客服构成犯罪的会被判刑。诈骗罪是指以非...查看原文
6非法占有构成诈骗罪吗
非法占有不会构成诈骗罪,而是会构成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何对诈骗罪非法占有认定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在诈骗案件的辩护实务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而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认定时,必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也就是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才可以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