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的等等。...查看原文
2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的共同特征主要有:1.侵犯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2.客观表现为妨碍国家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3.犯罪主体多为一般主体,少数为特殊主体;4.绝大多数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个别犯罪表现为过失。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包括的罪名有:扰乱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卫生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查看原文
3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非法携带、存放枪支。弹药或者有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如违反《枪支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申领持枪证,或在城市、集镇、居民点、风景游览区等不准鸣枪的场所任意鸣枪。2.违反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携带或者使用危险物品,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够刑事处罚的。3.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弹簧刀或者管制刀具的。如根据公安部于1983年发布的《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非法制造销售、携带和私自保存管制范围内刀具的,公安机关应予取缔,没收刀具。并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条款予以处罚。少数民族由于生活习惯人要佩带的刀具,由少数民族自治区制订办法管理。一、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量刑指南?涉嫌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指南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关于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侵害不特定人人身安全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二、买未开刃唐刀是否犯法买未开刃唐刀是否犯法需要根据长度等...查看原文
4随意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吗
随意殴打他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具体情节恶劣的行为有:致轻伤或多人轻微伤、引发严重后果、多次殴打、持凶器殴打、殴打特殊人员、在公共场所殴打、其他恶劣情节。然而,并非所有这些行为都构成寻衅滋事罪,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公共场所秩序混乱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随意殴打他人可能会构成寻衅滋事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随意殴打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节恶劣”: 1. 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 2. 引起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 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 4. 持凶器随意殴打他人的; 5. 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 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7. 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不过,并非所有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以及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均属于“情节恶劣”,构成寻衅滋...查看原文
5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的区别
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是两个在刑法中存在但难以区分罪名的罪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侵害的客体、行为实施场所、入罪门槛和法定刑等方面。 首先,故意伤害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而寻衅滋事罪则侵害的是复合客体,包括他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秩序。 其次,行为实施场所方面,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可以发生在任何场所,而寻衅滋事罪的随意殴打行为只能发生在公共场所。 在入罪门槛方面,故意伤害罪的入罪门槛更高,须致人轻伤以上才构成犯罪,而寻衅滋事罪的入罪门槛更低,多次随意殴打他人,或者携带凶器随意殴打他人,即使没有造成任何伤害结果,也构成犯罪。 最后,在法定刑方面,故意伤害罪的法定最低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最高刑是死刑,而寻衅滋事罪的法定最低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最高刑是十年有期徒刑。 因此,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在行为特征、侵害客体、行为实施场所、入罪门槛和法定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查看原文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特征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其有下列特征: 1.侵犯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依法实行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的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也有少数是特殊主体;多数犯罪的主体只限于自然人,少数犯罪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还有个别犯罪的主体只能是单位,如非 法采集、供应血液、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罪。 4.主观方面绝大多数表现为故意,个别犯罪表现为过失。...查看原文
7治安管理行为处罚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查看原文
8妨害社会管理罪判多久?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一个统称的罪名,判刑规定需要根据其具体罪名确定。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包括妨害公务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伪证罪、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等。...查看原文
9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构成要件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