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暴力是什么
网络暴力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用捏造事实或者无端谩骂等方法诽谤他人或者侮辱他人的行为,并会对当事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对网络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实施网络暴力者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侮辱罪,最高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等。网络暴力是一种非常恶劣的网络现象,应该进行抵制。...查看原文
2网络暴力违法吗
网络暴力是违法行为,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他人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身权益引起的纠纷案件。。...查看原文
3网络暴力的危害
1、网络暴力混淆真假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2、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网络暴力中,参与者非理性的群体攻击侵犯了网络暴力事件当事人,对当事人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并直接侵扰了当事人的现实生活。尤其人肉搜索风靡开始,网民已不再局限于在网络上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攻击讨伐,通过人肉搜索手段直接从网络虚拟社会渗透到现实社会,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网络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却找不到具体的实施伤害的人,正因为如此,参与的网民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肆意而为。网络集体暴力中,网民很少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而当事人因网络暴力事件,所受的惩罚完全非等量惩罚。当事人需要道德谴责,需要法律制裁,但绝对不需要披着道德外衣打着正义旗帜的暴力去解决。3、网络暴力影响网民的道德价值观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查看原文
4网络暴力如何监管
一、针对互联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互联网网站及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1、加强对互联网网站的监管,及时查处互联网网站的不法行为。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对互联网网站不法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监管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建议贵部督促下级执法单位对网站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建议工信部完善对互联网网站的监管方式,加强对互联网网站的监管力度。2、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加强对网民言论的适时监管。网络暴力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以及私人生活中的隐私细节等内容在三名被告的网站上被非法披露,严重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使其隐私权和名誉权受到损害。然而网站对网民言论内容的审查仅限于一般的、随机的、应投诉的事后审查,而此时侵权事实往往已经发生,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加有效、适当的技术措施,对网民言论进行适时监管,避免类似侵权行为的发生。二、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合理引导。1、加强对新生网络事物的高度关注和适时引导,维护和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互联网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可能造成不良...查看原文
5网络暴力怎么报警
拨打报警电话或者去当地派出所报警处理。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一、什么是网络避风港规则网络避风港规则是在发生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当ISP只提供空间服务,并不制作网页内容,如果ISP被告知侵权,则有删除的义务,否则就被视为侵权。具体规定是:1、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2、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及权利人的真实身份信息;3、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将该通知转送相关网络用户,并根据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和服务类型采取必要措施;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二、网络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有哪些网络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只要符合著作法规定的作品的条件和特点,就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无论是否体现在网络上;2、主要要件,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商;3、客观要...查看原文
6网络暴力报警流程
遭遇网络暴力,可能涉嫌治安案件,当事人应当及时报警,选择到当地的派出所做笔录,或者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在线举报。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网络暴力报警怎么报警网络暴力报警流程:1.到派出所后,详细陈述被侵害的事情。民警会根据受害情形种类制定相应的报案笔录,如治安类的、刑事类的等。2.制作笔录的时候,要把民警询问的事情说清楚,表述得清晰,最后签字捺印,之后派出所就会上报分局审核,达到立案条件的派出所就会立案。3.派出所立案后,就会进行侦查,注意保持电话通畅,以便民警随时配合侦查以及通报办案进展。《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查看原文
7网络暴力的刑事责任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包括: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一、网络暴力的量刑标准包括: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犯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网络暴力的构成要件包括:1、表现形式。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2、在形式上。以文字言语做为形式的网络暴力,以图片视频做为形式的网络暴力。综上所述,网络暴力是指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属于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精神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查看原文
8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
形成网络暴力的原因如下:1.网民的匿名性,缺乏制度和道德约束,2.一些网民的素质原因,3.社会的不公,4.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一、网络诈骗行为有哪些1、假冒好友诈骗手法:骗子通过各种方法盗窃邮箱账号后,向用户的好友、联系人发布信息,声称遇到紧急情况,请对方汇款到其指定账户。嫌疑人在与网民视频聊天时录下其影像,然后盗取其密码,再用录下的影像冒充该网民向其社交群里的好友“借钱”。2、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当前最为常见也较为隐蔽的网络诈骗形式。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盗号木马”、“网络监听”以及伪造的假网站或网页等手法,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利益。3、网银升级诈骗目前全国最新型的电信诈骗犯罪,是利用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实施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与官方网址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受害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口令。二、不可赔偿精神损害种类不可赔偿精神损害的种类有: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查看原文
9网络暴力相关法律规定
网络暴力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据了解,法学上目前还没有“网络暴力”的说法,他就像另外一个很热门的词“性骚扰”一样没法给予严格的法律定义。据律师张路介绍,网络暴力通常都被认定为民事侵权的范围,但如果有人捏造事实在网络上公开、长期地对他人进行恶意的侮辱、诽谤,当事人可以诽谤罪提起刑事自诉,加强多边合作机制与协调处理机制。从我国网络暴力和司法实务现状的角度出发,律师建议,可针对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对网络暴力各类具体行为进行界定,以便保持法官裁判尺度的统一性。民事公益诉讼甚至可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分配争议和市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可以敦促法院确定散见于法律规定中那些被忽视的实质性权利,并使得这些权利内容得到实现。法律法规是否存在疏漏网络暴力侵害了他人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和人格尊严权,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相应法规,但因为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传统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其中存在很多的疏漏,对于一些触犯了法律的事情往往是处在暧昧之中。律师表示,“在立法过...查看原文
词条目录
看完词条还不懂,在线问律师吧
3分钟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