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气引燃源
作为火灾和爆炸的电气引燃源,电气设备及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1.危险温度形成危险温度的典型情况如下:短路、接触不良、严重过载、铁心短路、漏电、散热不良或温度过高、电压过高或过低等。
2.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极之间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将汇集成电弧,电弧温度可达8000℃,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源。电火花包括:工作火花——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火花;事故火花——短路、断线时产生的火花;其他火花——雷电、静电、电磁感应产生的火花。
(二)爆炸性物质分类
按照爆炸性物质种类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I类:矿井甲烷(CH4);II类:爆炸性气体、蒸汽、薄雾;III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三)危险环境(危险区域等级)
1.气体、蒸汽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对危险场所分区,分为:0区、1区、2区。
0区(0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1区(1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2区(2级危险区域):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能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
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根据粉尘出现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10区和11区。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区域。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区域。
3.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和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四)防爆电气设备
1.按照使用环境、防爆电气设备分成两类:
I类: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II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2.按防爆结构形式,防爆电气设备分为8种类型:①隔爆型(d);②增安型(e);③充油型(o);④充砂型(q);⑤本质安全型(分为ia级和ib级);⑥正压型(p);⑦无火花型(n);⑧特殊型(s)。
3.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是“Ex”。例如:
ExdI——矿用隔爆型电气设备;ExibIIA——工厂用本质安全电气设备。
4.电气防火防爆措施电气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如:采取封闭式作业,防止爆炸性混合物泄露。清理现场积尘,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积累。设计正压室,防止爆炸性混合物侵入等。
(2)距离和间距。隔离室将电气设备分室安装,并在隔墙上采取封堵措施,以防止爆炸性混合物侵入。10KV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得设在爆炸、火灾危险的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室外变配电室与建筑物、堆场、储罐应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
(3)消除引燃源。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的特征和危险物的级别和组别选用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保持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安全运行。
(4)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在爆炸危险环境,必须将所有设备的金属部分、金属管道、以及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或接零)并连接成连续整体,以保持电流途径不中断。单相设备的工作零线应与保护零线分开,相线和工作零线均应装有短路保护元件,并装设双极开关同时操作相线和工作零线。
(5)使用防爆电气。
(五)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机械电气设备的火灾原因主要是运行中电气设备过热和电火花、电弧。此外,设备缺陷、安装不当、故障运行造成设备短路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2.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按照机械强度、发热条件、安全载流量、导线绝缘保护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导线;综合考虑环境条件、机械伤害等因素,采取合理安全的布线方式;导线安装时应采取必要的防火保护措施;合理设置过流、过压、接地等装置。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