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净值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对大势的判断失误。若跌幅惊人,则是风控措施出了问题。如冷再清的6期产品几乎都成立于2007年的高点。对大势的判断可谓一错再错。先是将2008年错判成牛市,2009年也一直没踩准点,净值下跌成为必然。但若跌至0.5元以下,甚至不敢公布净值(华南虎一号已经在今年4月份之后再也没有公布净值),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有没有采取风控措施。其实再顶级的投资者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关键是有无良好的风控措施。
私募基金的风控虽然各有特点,但落到实处不外乎,一是设定风控阀值。当达到风险的各个阀值,仓位会降到什么程度。比如中信信托·和聚1期,明确规定当某估值日当年信托单位累计净值不高于0.7元时,该信托计划将被终止。二是当净值达到什么程度时,基金经理下课。比如鼎锋就规定,当累计净值低于0.9元时,基金经理休息。这些措施都是对投资者切身利益的保护。
但投资者对于风控的理解有时与私募公司的理念有所出入,主要有两个误区。
误区一:触及风控阀值等于减仓一步到位。
实际上,私募基金经理调整到位会有一个时间限制。而且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常会影响仓位到位的时间。对于做趋势的基金经理,其风控重点是个股止损和仓位的灵活程度,这类基金经理减仓一般到位时间较快。而对某些做股票的人,其风控的重点则应是选股的过程以及产品总体净值的止损。一般会首先减持弹性大、与市场关联度高的股票,即止住所谓的“出血点”,并择机在市场波动中找到更好的卖点。这常常是一种理想状态,止损效果有待商榷。
误区二:将风险和仓位对应。
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在下跌过程中,将仓位等同于风险。事实上不同的股票,其风险是不一样的,仓位仅是风控的一项指标。另外,持仓股票的贝塔系数、组合流动性、所持股票的估值水平距历史低点的距离等指标亦非常重要。比如,2009年刚成立的和聚1期就遇到去年8月份市场急跌24.22%,和聚1期8月仍取得了3.23%的正收益。尽管今年以来市场维持震荡甚至下跌的态势,但是李泽刚依然表现不俗。截至2010年8月27日,和聚1期今年以来获得绝对收益24.04%,名列第六。之所以能逆势取胜,就因为其认为仓位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控制市场风险暴露。
【免费订阅中国《信托周刊》轻松发送邮件至trstweek@msn.com】
全文94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