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他人交通肇事后去顶包,顶包的人怎么处罚
依据我国相关法规,对于涉及交通肇事的行为,为当事人提供隐匿场所或财产、协助其逃避或提供虚假证明进行包庇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罚。
鉴于此,在明知他人已经构成犯罪情况下,为其提供上述帮助以期使其得以逃避刑事追究的,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被判处罚金刑、拘役或者管制三年以下;情节较为严重者,则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零五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比较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时,我们发现它们在主观意识、客观现象、危害后果以及量刑尺度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
下文将对这些具体的差异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主观方面。
危险驾驶罪体现为犯罪者故意的态度,即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道路行驶中的行为(例如醉酒驾车或高速驾驶)会对公众安全构成威胁,但仍然坚持这样做甚至鼓励这样做;而交通肇事罪则表现为犯罪者的过失,即他们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在客观方面。
危险驾驶罪的客观行为主要包括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进行追逐竞赛,并且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而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行为则是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规定,从而引发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再次,在危害结果的要求上。
危险驾驶罪属于行为犯和情节犯,只要有醉酒驾驶或追逐竞赛的行为并达到情节恶劣的程度就可以认定为犯罪,并不需要实际产生危害结果;交通肇事罪则要求必须造成重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否则不能被认定为犯罪。
最后,在量刑方面。
相对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属于较为轻微的犯罪类型,因为它未必会产生实际的危害后果;而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则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到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等,具体的量刑幅度取决于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逃逸等其他加重情节。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