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
证人具有适格性,并不意味着其证言具有可信性,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需要在法庭上由法官依据证据规则进行识别、判断,证人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近邻、恩怨或利害关系,有为维护亲情、友谊、报恩或泄愤等方面的动机,会导致其证言的不可靠。因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
所以,亲属可以作证,但是亲属证言的可信度一般比较低,需要其他证据佐证,这样法院往往会采信认可的。
一、劳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注意事项
(一)劳动仲裁活动中,当事人为了履行举证责任,在缺乏书证、物证和录音录像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证人证言支持自己的主张。但实践中,当事人不能仅仅提供证人证言,而是需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双方的质询。如果当事人仅仅是提供证人证言的,对方当事人可以以证人未出庭作证为由恳请劳动仲裁机构对该证人证言不予采信。究其原因,主要是证人所提供的证人证言肯定是对提供该证言的一方有利,这种情况下如果证人不出庭,不接受对方当事人和劳动仲裁的提问,该证言就太具有偏颇性,所以法律规定对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可以不予采信。
(二)当事人需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劳动仲裁机构《举证责任通知书》给定的举证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开庭时,证人应当携带身份证原件在仲裁庭外等候,待进入质证阶段时,由仲裁员安排证人进入仲裁庭出庭作证。出庭作证的程序包括:
1、核对证人的身份;
2、询问证人出庭作证的目的;
3、告知证人出庭作证的注意事项和法定权利;
4、告知证人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5、由对方当事人对证人进行询问;
6、由申请证人出庭的当事人询问证人;
7、仲裁员询问证人;
8、证人退庭;
9、由证人签署笔录。
(三)依据法律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如果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全文89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