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反倾销问题的由来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有力的产业政策支持下,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更是一路攀升,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17.5GW,形成了西班牙、德国、意大利、希腊等光伏装机大国。剧增的光伏装机容量,拉动了全球对于光伏电池的消费需求,一批世界级的光伏制造企业诞生。中国也不例外,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光伏企业紧紧抓住世界需求剧增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涌现出**尚德、**赛维等知名的大型光伏制造企业。
然而,自08年底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主要光伏产品消费国为了削减财政支出,纷纷缩减了本国对于光伏装机方面的支持政策,世界光伏装机消费需求开始下滑,中国及西欧各主要光伏电池生产国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都深受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部分欧洲企业,由于缺乏订单,生产无以为续,陷入困顿状态,在近期,我们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消息:德国最大的光伏巨头Q-Cells今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7%,二季度更是税前亏损6200万欧元,并计划关闭数条生产线;而其有名的Snshine公司已倒闭。中国的光伏企业也受了一些影响,相当一批中小型光伏企业陷入了窘迫境地,然而,由于中国光伏企业的主体是民营资本,经历过长期的竞争环境,一些大企业具有较强的克服危机和困难的能力,受影响的程度还在可控之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行业还实现了自身的发展。近段时间,我们有听到**薄膜投资31亿元建设150MW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阳光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阳光4500吨多晶硅项目等行业利好消息。
在这种较为鲜明的对比之下,德国的同类企业,很容易想当然地把当前困境的症结归因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加上近段时间,全球各主要贸易体对中国发起了密集的反倾销、反特保调查控告(如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等),在此影响和鼓励下,“光伏反倾销”被这些德国光伏企业抬上了台面。
全文79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