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相克还是相生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素来告诉我们,民以食为天。就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阵容开始抑制不住地扩大,挑战着几千年形成的农业社会,也确实引发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与耕地、生态保护相克还是相生?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某军教授提出了生态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战略。他强调应明确生态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产/生活用地。有些地区生产率高,但环境退化。如长三角湿地就不能占用,否则要增加洪水。
我认为应把城市化发展,开放城市空间、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德国城市规划学院院长Horst·Zimmermann教授表示,在德国,农业是很脏的活动,而且农业需要补贴,发展成本也很高,只在需要环境保护的地方发展农业,如果不用土地发展农业,还会得到很大优惠。
英国专家认为,推动城市化增长的力量不是来自土地利用,是政治、经济发展等其他领域。还是需要发展城市,因为财富增长了,才有能力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发展也可以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Peter·Treuner教授也表示,德国农村有20%的人口是城市人口,但这个地区还叫农村地区,这样的土地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科研也可在城市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做出自己的努力。有专家指出,城市发展可用技术手段实现不侵蚀土地的目的。现在有些公司业务可以外包,用不着在城市地区生产,互联网可使人们居住到更偏远的地方。据介绍,2001年8月由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构与中国机构在南京江宁合作完成的综合土地利用计划可持续发展项目,目的就是在开发、改进、试验各种方法和工具,以便在土地利用决策及其整合,特别是在农业使用土地转为他用的准备过程中,要考虑到社会经济要求和必要的自然资源保护。
城市用地少,房价相对高,住房就短缺
据英国专家介绍,英国和德国土地面积和水平差不多,英国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土地的面积只有德国的1/4,似乎英国的环境比德国的环境要好些,有英国城市绿化带的阻止的原因,也有德国联邦制不同于英国的中央集权制的缘故。但英国住房成本高,住房短缺,通勤距离长。
就中国来说也有类似情况,但也也有自己的特点。我国一位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的土地管理目标是满足交通、水利用地需要,主要控制居住用地,保护耕地。也有专家认为,从国家整体发展看,应先吃饭,后娱乐。当然中国发达地区有例外,如北京,有人都到郊区买房子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某垣教授也深刻分析了现行土地制度的弊病。他说,其实中国房地产并不热,住房是最短缺的。靠农业,中国不可能全面某康,今后要转移2/3的农村人到城市。每年转移的1000万到2000万进城农民的住宅更短缺。开发商要利润,政府要GDP,两年半的任期怎么经营城市?有什么权利批租土地,侵犯十几届政府的经营权?他提出,城乡用地都应收年租。租房是消费,买房是投资。欧洲国家买房子的人也不过一半。城市住房应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现在我们一些城市结构都颠倒了,如杭州,暴发户坐中间,低收入的人都住的边缘化了,结果城里堵得很。
Horst·Zimmermann教授表示,欧洲土地规划和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几百年来,随着地铁、电车尤其是小汽车交通技术工具的发展,人口密集地区开始爆炸式发展,很多人转移到郊区。居住郊区化,是由于商业就业机会造成的。欧洲以及美国的GDP高,也是由于城市空间扩张导致的。而收入低的人,喜欢住到便宜的地方,住到城里高层住房里比住在农村旧房里更好。中国已经开始了居住郊区化,可减少城市人口拥挤。日本东京人口压力就很大,人们多住在小公寓里,只是关注如何增加多少平米居住面积。他认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不仅要考虑人口密集的城市,还要把整个地区都考虑在内。
强有力的经济不一定只在人口高密度地区产生和发展
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还相当大。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某伟表示,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目前正发生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其方向主要为,从农村流向城镇地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者年龄更轻、受教育程度更低、女性较多,而且中国人口生育已经实现了向低生育水平的转变。他还指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发展相当不平衡,最高与最低城市化水平跨度为70个百分点,从高到低,空间上表现为沿海东部、内陆北部、内陆南部。
当然还是那句话,现在的落后也是未来的潜力。Horst·Zimmermann教授表示:中国是个大国,幅员辽阔,强有力的经济不一定只产生在人口高密度地区,也可以分散到其他许多地方,包括离北京很远的地区。要让所有的地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中外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大不一样
记者在听取发言和采访中了解到,中外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大不一样。中国土地勘探规划院副院长谢俊奇教授的看法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加快,产生了土地资源供应短缺和土地退化严重等现象。他认为,土地规划应当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土地供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的杠杆和工具。
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教授吴某芳谈到,沿海某市1999年到2002年,建设用地面积增速过快,而政府对新增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够。为招商引资,以项目确定布局和调整规划的问题突出。同时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有些规划内容确实已经不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了,而且观念落后,操作难度大。
而英国专家则说他们对土地利用规划不感兴趣,范围太狭窄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城乡规划系博士、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牛某恩教授解释到,在西方国家,没有我们这样大的土地利用规划,国外专家说的土地利用规划多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具体的微观规划——法定图则,而且土地市场发达。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Peter·Treuner教授很了解中国国情,他谈到,现在中国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农业部各有各的目标和规划,今后应按照国家目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党委书记黄某虎研究员则建议,现有土地规划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了,应把土地和城市规划合为一个。他还建议,或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或者成立部级协调机构,加快国土规划编制,并将国土规划立法。
全文2.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9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