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股权确认诉讼
1.当事人应当先提交起诉书,并根据对方的份数提交相应的份数。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当写明双方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当写明单位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起诉书的主体应当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的事实、理由,尾部应当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签名或者加盖公章,原告应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1)原告主体资格材料。如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口簿、护照、香港同胞和澳门同胞的回国证明、结婚证等;企业为原告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工商登记证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务凭证(借据、借据等)、收发货凭证、通信等
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面证据时,应当填写证据清单一式两份,详细注明提交证据的名称和页数。承办人核对证据后,应当在证据清单上签名、盖章,当事人一份,备案一份。(四)当事人办妥必要的手续,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后,立案法院应当在七日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日内预缴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在预告期内减、缓、免。当事人逾期不缴纳或者减、缓、免的书面申请未获批准的,法院在办理立案手续后,决定自动撤诉,案件由法院排定,当事人应当服从法院的工作安排,并在结案后到财务处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赔
第二,股权确认诉讼证据在股权纠纷中,需要考虑股权确认的相关含义和表达含义。股权收购的内在意义、外在化和绩效是股权收购的客观表现。《公司法》所涉及的表意文字包括:协议、公司章程、出资行为、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名册的重要性低于股份公司。赋予股东名册创设股权的功能是非常危险的。由于股东名册容易被伪造和伪造,其公信力很差。因此,不能认为股东名册上记载的是股东,没有记载的不是股东一般来说,股东名册是一种内部登记,但它属于申报登记、制度登记和工商登记,而不是创设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股东名册记载的股东,可以根据股东名册记载主张行使股东权利。”。此外,在股东名册上记载股东是股东的权利,也是公司的义务。未列入股东名册的股东不一定不具备股东资格,因公司拒绝登记为股东或者登记错误是由于履行义务不当造成的,在股东与公司的股权确认纠纷中不能产生剥夺股东资格的效力,股东可以根据股东名册主张权利。另一方面,如果股东名册没有登记,公司就不能相应地否定股东权益
(2)出资证明书虽然出资证明书不具有创设权益的功能,但它不是一种权利设定担保,但出资证明书是一种典型的权利担保凭证。一方面证明了股东的出资和公司收到的出资,另一方面证明了股东的身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公司应当依法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这是公司的义务。股东出资后,公司因过失、故意、怠工等原因向未经工商登记的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的,公司不得以未办理工商登记或者股东名册变更为由否认股东身份
(3)公司章程是判断股东身份和公平性的最重要、最实质的标志。注册公司章程具有内部效力和外部效力。公司章程是内部确认股东权利义务的主要依据,对股东之间的其他协议具有效力;它具有公共性和公信力的作用,是相对人判断公司股东的重要依据
协议和合同是股权诞生和转让的摇篮。协议与章程不存在冲突的,在内部关系中确认股权时,协议的证据价值与章程相当。因为这些协议的相关内容依法应当在公司章程中予以体现,协议是变更公司章程的依据。并且由于本协议的实际履行可能与本协议的约定不同,因此在本协议作为股权认定的证据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协议的实际履行是否与协议本身相一致
(5)工商登记有人认为是时效性的。但工商登记理论更符合商法的原则和精神。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是经商的,就是商人。登记只是公示义务,并不是取得商人资格和从事商业活动权利的前提和必要程序。工商登记的目的是向社会公布股权归属。公司通过公司登记机关向社会公开股权变更信息,并假定社会公众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披露信息
此外,从权利义务角度看,为股东办理工商登记是公司的义务。通过投资或者股权转让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应当将其姓名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并在工商登记。应当更加重视《公司法》和《公司登记条例》的相关规定,这是公司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当事人履行相应的股东义务后,公司有义务变更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签发出资证明书,办理工商登记,使其具有正式的股东资格,从而贯彻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保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公司怠于履行的,不得以原告未办理股东名册、公司章程未变更为由,主张原告不具有股东资格,而工商登记没有进行
鉴于工商登记的申报作用,工商登记的作用和效力主要体现在对外关系上,是第三人确认公司股东身份的重要证据。在股权内部关系的确定上。我们还需要探索当事人意愿的真实表达,并根据当事人意愿的真实表达,不受工商登记的影响,确认股权。也就是说,在内部关系中,股权的确认应该是合理的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