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赔偿多少算敲诈勒索罪
1、关于索取侵权者的赔偿款额问题,倘若其金额远超过自身实际遭遇的损失,即构成敲诈勒索罪。
然而,在合乎法律规定且无恶意敲诈的前提下,即使索赔额偏高亦不视为违法行为。赔偿款应当依据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休养期内的薪酬待遇以及因休养导致的经济损失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而涉及到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部分,可参照受害者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的相关标准予以计算。
如若索赔额过高,便有可能触及敲诈勒索罪的红线,面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2、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实施敲诈勒索行为的人都必然会被判定为罪犯。只有当敲诈勒索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多次实施此类行为,才会构成犯罪。而数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属于本罪的加重情节。
其中,“情节严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敲诈勒索罪的惯犯;敲诈勒索罪的连续犯;明知他人犯罪事实却不予揭露,反而借此机会进行敲诈勒索的;趁人之危进行敲诈勒索的;假扮成国家公务人员进行敲诈勒索的;敲诈勒索公私财产数额巨大的;敲诈勒索手段极其恶劣,致使受害者精神失常、自杀或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
3、在敲诈勒索过程中,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式获取财物,其行为与他人交付财物之间,可以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态:
(1)行为人要求受害者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财物,否则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将其威胁的内容付诸实践。
(2)行为人当面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要求受害者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交付财物。
(3)行为人以将来将对受害者实施侵害行为相威胁,要求其当场交付财物。由此可见,对于敲诈勒索罪而言,行为人绝不可能通过当场实现威胁的内容来恐吓受害者,从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正是本罪与抢劫罪之间的显著区别所在。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实施敲诈勒索行为的人都必然会被判定为罪犯。只有当敲诈勒索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多次实施此类行为,才会构成犯罪。而一旦罪名成立,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的公民,无疑是有可能会被法院判处刑事处罚的,当然也存在被免除刑事处罚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精神赔偿的标准依据
依据在本法律规定中,明确列举了三类针对精神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形式如下:
首先,当直接导致人员死亡情况发生时,需承担相应的死亡赔偿金;
其次,若致伤者遭遇残疾状况,则需承担受损部位所对应的残疾赔偿金;
最后,若侵害行为无直接导致死亡或伤残,但已对被害人的人身权益产生重大影响,仍需要支付适当的精神抚慰金作为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当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以及人身自由权等受到任意形式的非法侵犯时,皆有权依据上述法律条文向相关责任方提出精神损害的经济赔偿请求。对于严重的精神损害情形,赔偿金额将按照五个等级分别设定为人民币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与1万元;而对于一般性的精神损害,赔偿金额依四个档次划分,具体数额依次为人民币8000元、6000元、4000元及2000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1.在提出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时,应当确保其合理性,如若求偿数额过高或者存有恶意动机,就可能被视为存在欺诈行径的嫌疑。赔偿金额应该综合考虑医疗费用、精神损害赔偿金以及可能受到的工资收入损失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因人身伤害所导致的残疾或者死亡赔偿,应当按照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计算和支付。如果存在过度索赔或者存在明显的欺诈倾向,那么就有可能面临刑事指控的风险。
2.虽然敲诈勒索行为并非必然构成犯罪,但是只有当勒索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多次实施此类行为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情节严重者,例如惯犯、连续作案者、明知故犯者、趁人之危者等等,都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
3.需要注意的是,敲诈勒索与抢劫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并不要求以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作为前提条件。只有当勒索金额达到法定标准或者是多次实施此类行为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具体的刑罚裁量将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全文1.9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