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描述了防汛一级响应的要求,包括国家防总总指挥需要主持会商,所有防总成员都需要参加,并启动国务院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并在中央电视台发布通报等内容。
防汛一级响应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国家防总总指挥需要主持会商,并且所有防总成员都需要参加。视情启动国务院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24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国家防总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每天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报》,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抗旱措施。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卫生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为国家防总提供调度参谋意见。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抗旱。(3)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启动级响应,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权力。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防 汛 响 应 一 级 要 求 包 括 哪 些 方 面 ?
根据《防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防洪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按照该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一级防洪响应要求包括组织力量防汛抗旱,及时抢险救灾,保护重要防洪设施、险情,组织逗留在洪水危险区内的群众转移,加强对危险地区人口的疏散,以及所需的其他措施。因此,按标题所述,防汛响应一级要求包括组织力量防汛抗旱,及时抢险救灾,保护重要防洪设施、险情,组织逗留在洪水危险区内的群众转移,加强对危险地区人口的疏散,以及所需的其他措施。
本文介绍了防汛一级响应的要求,包括组织力量防汛抗旱、及时抢险救灾、保护重要防洪设施、险情、组织逗留在洪水危险区内的群众转移、加强对危险地区人口的疏散,以及所需的其他措施。根据《防洪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防洪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因此,按标题所述,防汛响应一级要求包括组织力量防汛抗旱,及时抢险救灾,保护重要防洪设施、险情,组织逗留在洪水危险区内的群众转移,加强对危险地区人口的疏散,以及所需的其他措施。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4.2.2级响应行动(1)国家防总总指挥主持会商,防总成员参加。视情启动国务院批准的防御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旱情和工情的发展变化,做好汛情、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工程调度,并在24小时内派专家组赴一线加强技术指导。国家防总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每天在中央电视台发布《汛(旱)情通报》,报道汛(旱)情及抗洪抢险、抗旱措施。财政部门为灾区及时提供资金帮助。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民政部门及时救助受灾群众。卫生部门根据需要,及时派出医疗卫生专业防治队伍赴灾区协助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2)相关流域防汛指挥机构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为国家防总提供调度参谋意见。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抗旱。(3)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流域防汛指挥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启动级响应,可依法宣布本地区进入紧急防汛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相关规定,行使权力。同时,增加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动员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权限调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据预案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巡堤查险和堤防防守,及时控制险情,或组织强化抗旱工作。受灾地区的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人、成员单位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到分管的区域组织指挥防汛抗旱工作,或驻点具体帮助重灾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