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反垄断风暴长期占据汽车新闻的头条位置。如今,头条易主,一汽大众速腾的断轴门进入视线,消费者的艰难维权和车企的傲慢态度,引来热议。
其实,速腾被曝出断轴门已有近一年,但奇怪的是,速腾的销量在今年年初还一度攀升至国内乘用车销量的第二名。直到今年10月15日,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才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报告。
后悬挂架断裂,是此次速腾召回的主要质量问题,目前为止,一汽大众还未给出准确明晰的问题原因。此前生产商解释断轴属于极个别现象,但在国家质检部门调查下认定,今年以来投诉量高居汽车行业首位的速腾品牌,质量问题并非个别现象。
面对威胁驾驶安全的严重质量问题,一汽大众沿用大牌车企的习惯做法,从商业利益出发,采用最低成本的打补丁方式应对,把隐患留给消费者。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用独立悬挂方式彻底解决问题,预计车企需要支出超过20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庞大,但和去年一汽大众投入的45亿元广告费用相比,不到一半;与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巨额利润相比,更是不足一提。
相比直接的价格垄断,车企在质量问题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方面,体现出更隐蔽且危害更大的垄断性。速腾的断轴事件和此前类似事件中,整车企业以利益链条捆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及产业链外的相关行业,形成一种复杂的纵向垄断。企业公关长袖善舞,各种利益纠葛捆绑,质量问题很可能在遮遮掩掩中被蒙混过去。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同时购买了难以消除的质量隐患,一个行为被动地导致另一个行为,最终利益受到侵犯,面对垄断却无能为力。
相比食品行业的铁腕治理和严苛的舆论监督环境,同样关系人身安全的汽车质量问题,常常因商业利益、成本问题遮掩带过。目前,指向横向价格垄断的反垄断已经开始并取得积极成效,涉及更深层问题和利益链条的反垄断,还有待加速。
全文734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