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动各地建立组织领导、动态排查预警、分析报告、分类保护、社会参与、工作保障、评估督导等七大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保护常态化、工作长效化,形成全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多元化网络。
为了探索建设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今年5月,市政府出台意见,要求镇(街道)和村(社区)的预警巡查要形成动态机制,初步预判所需要的社会保护资源,将相关分析情况及时报送市(区)民政部门,由市(区)民政部门制定针对性的社会保护方案,联动相关责任部门,着手开展分类保护。
我市法院为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加装一道防护栏。姑苏区法院针对辖区青少年学生暑假期间脱离学校、家长的教育监管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连续九年主办青少年学法先锋营活动,少年庭法官妈妈们还筹备了失足少年图书馆,编导演出模拟法庭情景剧,走进校园,辐射全市数十个大中小学和少年宫。今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法院联合检察院、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行了公益合适未成年人聘任仪式,将法院工作与社会无缝对接。
我市有关职能部门以广大在校学生、未成年人为重点,多渠道、多举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组建了一批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队伍。全市中小学校推动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经典诵读、日行一善等活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师生安全,建设平安校园。
全文61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