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没有规定离婚诉讼要调解多少次,这个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如果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则法院不会进行调解。离婚调解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诉前调解、庭前调解、诉中调解。
一、离婚调解书不签字有效吗
夫妻提起离婚诉讼时,法院不一定都是以判决的形式作出裁决。离婚调解书是法院解决离婚纠纷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书一经送达当事人签收就与生效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调解书只有经当事人签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拒绝签收调解书,说明该方并不接受调解结果,或者在调解当时接受了,但在签收时又改变主意了,这是法律允许的,所以调解书就不能发生依法法律效力,人民法院要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因此,离婚调解书必须由当事人签字,离婚调解书不签字的话是无效的。
二、女方吸毒入狱,如果离婚要去什么地方起诉
一般起诉离婚分为起诉、审理、判决三个阶段。
起诉离婚首先需要向管辖法院提交解除婚姻关系的申请的离婚诉讼状。法院受理案件后即可进入诉讼离婚程序。
按照国家诉讼法的规定审理被分为审理前准备阶段、调解阶段、开庭审理阶段。
法院收到离婚申请诉讼状后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在七个工作日内进行立案并在立案五天内把诉讼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人收到诉讼状后必须在十五天内上交答辩状到法院法官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通知原告和被告参加诉讼的时间。
法院受理了离婚案件后首先会对当事人双发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进行和解调解后达成和好的离婚案件结束调解达成协议离婚的法院会制作调解书发放给当事人。
如果调解不能达成一致将会进行开庭审理。法院会再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双方开庭时间。开庭时法院公布资料然后提问双方进行答辩。
法院会根据庭审的情况在十个工作日内给当事人双方送达判决书。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申请上诉进入二审诉讼程序。
三、庭前调解的程序的流程
常见的庭前调解有以下三种情况:1、立案阶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各方同意后,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进行调解。”此即表示,对当事人自愿放弃答辩并同意调解的,可立即进入调解。在此阶段调解,可更大限度节约审判资源。该阶段的调解,以当事人合意为前提,有两种方式直接进入庭前调解:一种是当事人主动要求进行调解的;另一种是由法官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进行调解,当事人都同意调解的。由于该阶段以充分体现当事人自愿处置自己权利为原则,所以,为避免手续过于简单留下隐患,在解决案件时,要按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告知主持调解的法官及书记员的名单,并详细交待当事人的各项权利义务,详细询问当事人的各项诉讼请求,审查其双方达成的协议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是否侵犯了第三人、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2、繁简分流中的简易阶段对在立案后答辩期满前,不同意调解、或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民事案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工,对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将适用简易程序,交专门简易审理组织或审理人员处理。审理人员在收到案件后,可以对案件予以初步审查,在开庭前组织调解。适用的案件有以下几类:(1)婚姻家庭类纠纷。如:婚姻纠纷、收养纠纷、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纠纷,因为这类案件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理内容,如果单纯用法律规范调整,不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2)劳务、宅基地和相邻关系以及合伙纠纷等。因为这类纠纷关系到当事人最基本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环境,如果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便于当事人在未来的合作与生活中和睦相处;(3)诉讼标的额较小或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调解不仅可以缩短其受损的时间,而且便于双方实际履行协议。3、庭前证据交换阶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人民法院对于证据较多或者复杂疑难的案件,应当组织当事人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同时,该《规定》第三十九条又规定“证据交换应当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在证据交换的过程中,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无异议的事实、证据应当记录在卷;对有异议的证据按照需要证明的事实分类记录在卷并记载异议的理由。通过证据交换确定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主要问题。”可见,证据交换是承办法官主持,并由其询问各方当事人对哪些事实和证据有异议,以及对异议的证据的原件核对,听取异议内容的陈述,故在该程序结束之后,承办法官即可对本案的争议焦点、证据的真伪和效力,以及解决的途径,形成初步方案。而各方面当事人也能通过对证据的交换、核对,从而对案件的是非曲直产生清晰的概念,为了避免损失的延续和扩大,当事人接受调解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审判人员可以有的放矢地消除隔阂,抓住焦点,促成双方达成协议。进入证据交换阶段的案件,一般为证据较多或复杂疑难的案件,故该案件多数情况下已进入了普通程序,如果经调解终结此案,不但简化了审理,缩短了办案周期,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节约了法院的人力资源。
全文2.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