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时间:2018-03-20 02:50:54 274人看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逼迫着企业进行转型,更是逼迫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因而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技术工人“断层”的局面,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很多企业抱怨技工难找,这已经影响到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破解“技工荒”的最有效方法是大刀阔斧地改革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变革,变职业教育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漂亮“大转身”。从这一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在这种情势下,年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了意见,“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成了专家激辩、百姓热议的重点话题之一。由此,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话题,引起了包括学者、学校、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李-丹在文中提供了一组数据:面向10万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老师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5%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进入中、高职学校学习;10.5%的学生自己愿意选择到中、高职学校就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真正到中职和高职就读的学生分别只占0.3%和0.6%。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问题在什么地方?

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作正规教育,认为上了职业学校低了一等;

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

上海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所所长日前认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是一个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制度性命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蒋*平认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仅体现在收入的不断提高上,还要体现在职业的稳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感叹道:“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真是因校而异。”

由此又说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还相当严峻。

笔者认为,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方方面面分析起来,尚需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一方面,职业学校要勤练内功,创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赖职业技术人才的质量,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逐步改善技术人才待遇,营造尊重技术人才的社会舆论,依赖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如何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学校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通过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所关心的不仅是能就业,更希望是高质量、高起点的就业,还关心职业的发展空间。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与提高质量是互为前提的。职业教育吸引力越低,其提高质量就越难,质量提高了,就业渠道就广,吸引力也会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分毕业生的首次就业质量、创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三个层次,最基础是首次就业质量,就是通过在职业院校的学习,掌握就业技能,能够顺利就业;创业质量是通过在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信息资信,开展生存型或机会型创业;职业发展质量是就业或创业后,借力于专业技能和能力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在职业岗位和创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己知识能力素质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目标。

(一)提高质量首要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不能只在黑板上学种田,在多媒体下学开机器。**教育技术的使用只是增强教学效果,职业教育必须要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干,技能才能“熟、准、快”。熟就是仪器机器操作熟练,工具使用熟练,原理熟悉。准就是操作准确,定点到位,产品加工符合标准要求,一般设备故障查找准确。快就是分析原因快,解决问题快,操作快,完成任务快。“熟、准、快”是职业教育技能人才标准的具体体现。

“熟、准、快”是要强化训练的,是需要实训基地,需要机器设备,需要材料消耗,需要成本的。譬如让学生开车床,不能老是车塑料,要车钢材,一个学生用一个二个钢料还可以,但多了,院校难以承担实训费用。可是一个熟练的车工,不是一二个钢料就练出来的。这样,职业教育必然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院校根据自己办学特点,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副主任说:“最根本的问题是吸引企业,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出对路的人才,毕业生就有了好的就业,职校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就读。”职业教育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不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就不会对路,毕业生质量就会不高,企业就不感兴趣。同时,只有企业参与了,才能深化教学改革。企业不参与,教学体系只能是闭门造车。

(二)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

加强创业教育不是提倡人人创业,而是让一部分学生凸显创业的潜质。比如有的学生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了线切割技术,自己购置一二台机器,开始创业,既能吸纳2-3名同专业毕业生,其效果超出传统就业方式。

我国创业教育目前尚处于落后的状态,“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一般大学的毕业生出来创业的很少,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可能更少。但目前少并不等于永远少。当前,一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在就业指导方面,既要努力推荐毕业生就业,也大力鼓励和指导毕业生创业;二是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将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与税务、法律等等与创业有关的知识纳入其中,实行模块化教学,为学生创业做好知识储备;三是要开展项目教学,综合应用专业知识,通过学生参与项目开发或通过开设专业综合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业灵感,寻找创业的着陆点。四是要切实加强与企业联系,通过聘请一定数量的行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带来最新的技术、信息、政策等,激发部分具有潜质的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成功的创业典型,将吸引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关注,引起对职业教育的青睐。

(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结底关乎社会对各类教育培养质量及其今后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

人们之所以不愿选择职业教育,就是认为技术工作社会地位低、收入不如人意,也就是不能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需要拓展一线劳动者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其实,在我们身边具有很多这样的事例,职业学校毕业后,通过职业岗位的步步努力,成长为技术骨干、管理骨干或者领导干部的事例。职业教育自身需要加大宣传,收集自己毕业生的典型事例,利用各种媒体传播,增强社会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

二、舆论引导,政策支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吸引力不是空穴来风,是一种社会舆论导向和实实在在的利益实惠。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技术人才是关键的,特别是城镇化建设更要将亿万农民工培训成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设想,才能将人口包袱转变为人力资源。而这个转变,不是自动的,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引导和支持,需要职业教育。教育部长周-济说,目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还不强,社会上有些人不把职业教育当正规教育,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还比较低。为此,要求有关部门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利用人力资源,平衡人才生态环境,引导企业合理选用人才

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职业仍然是有区分的,始终有体力型和脑力型等多种分工。而且分工将会越来越细,既有技术含量低的劳动,也有技术含量高的劳动,蓝领、灰领、白领,就是人才的生态环境,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人才调配。

职业教育的目标不是让人人成为精英,而是让人人在这个社会上找到他自己的位置,前提是让他认识自己。因此职业教育是职校的事,也是所有学校的事。美国就把职业教育纳入了公民教育范畴,比如小学时就有老师带着到许多场所参观各行业的工作情况,中学时老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各行业的特点,感受种种职业的魅力。我国目前这一块完全缺失,“再不努力,就让你上职业学校!”成为许多家长、教师对不听话学生的警告。事实上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需要有普通教育来铺垫的,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有着非常成熟和丰富的经验。

目前人们轻视职业教育,出现这种现象,既有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宣传不够的问题,也有具体政策和制度不配套的问题,还有传统观念的问题。宣传也好,更新传统“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观念也好,都需要实际社会生活中有明显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面对着技术人才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的状况,再体面的宣传也会显得苍白无力的。

我国主流劳动人事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门槛和标准。如果社会普遍不将技术工人视为人才,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人们学技术就会缺乏动力。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内的各种招聘考试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本科几乎成了“底线”。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公务员岗位对学历要求需要那么高的,动不动就是本科、硕士。专科能胜任的就没有必要聘用本科的,不唯学历,既能给应试教育减轻压力,也能给职业教育留出空间。

人口大国尤其需要建设人才资源的生态平衡,使各行各业按需选材、人尽其才,从而建立职业不分贵贱的和谐职业观。

(二)倡导勤劳致富、技术立业的思想观念,提高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据媒体报道,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就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仍很突出。成才的观念仍然是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往往是报考普通高校无望的学生才报考职业院校。根源在于社会地位和待遇的不平等或者级差太大。

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善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的政策和激励办法,对作出特殊贡献的技能型人才给予重奖并授予荣誉称号;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以辛勤劳动为荣。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咨询专家说:“新中国走过了两个30年,第三个30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能不能形成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如果在人力资源政策上没有这个导向,那么中国的职业教育就永远不会有什么吸引力。因为中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最底层的孩子,而人都是想往高处走的。在美国,当个教授年薪有8万~10万美元;要想挣得更多,就到三大汽车公司当装配工,年薪可达到15万美元。那个社会已经是体制和利益的结合体了。”

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李*庵提出:建议大幅度提升技术工人和其他技能型人才的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逐步达到和普通大学毕业生不相上下的水平。

(三)健全和落实职业准入制度,提高职业教育的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是提高从业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保障受过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技能及其技能证书人群的基本权益,也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按照职业资格等级,设置相应薪金指导标准,将有效解决我国技术人才紧缺的瓶颈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近2.6亿从业人口中,技能型劳动者仅占32.9%,且技术等级偏低,一些大城市技能型人才缺口高达30%;1亿多进城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7.5%,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2.4%,受过培训并获得证书的仅占18.5%。庞大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农民工群体的技能培训,不仅是人力资源质量问题,更是社会稳定问题。职业教育办得好,能使新增就业人口,掌握一二种就业技能,具备职业资格,适应社会职业发展的变化。

总之,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仍然有很多家长和学生把它视作无奈的选择,要打破这种局面,必须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真正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吸引学生、家长乐于接受职业教育。教育内部要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质量,增强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畅通人生职业发展之路,也畅通学生继续教育之路;教育外部应制定公平的政策,让职教毕业生从工资、社会保障、人才选拔等方面与其他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全文5.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知识
针对如何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如何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