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产纠纷法院起诉流程
(一)立案起诉阶段
诉讼的开始是要先到法院立案,立案通过后书记员才能排期和确定开庭时间。立案时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
1、整理资料和证据:立案前需要先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原被告的个人信息资料和相关的继承诉讼证据,例如遗嘱公证书、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和赠与扶养协议等等。
2、书写和递交起诉状:起诉状虽然书写很简单,但要注意信息的齐全和合法,也要注意起诉状的格式,注明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诉讼管辖与诉讼时效:无管辖权的法院不能接受该继承纠纷的立案,动产继承的由被继承人所在地法院管辖,不动产继承的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超过诉讼时效的继承案件也不能起诉。
(二)庭审阶段
立案通过后,法院会发送传票,传票中会记载开庭的时间以及原告提供的各项起诉材料,供由被告参考并提出质证意见。在庭审期间,双方可就针对证据的效力、证据的证明能力以及证据是否真实合法等进行法庭辩论。甚至有和解意愿的,可以当庭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和解。
(三)诉讼执行阶段
庭审结束后,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了判决,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提出异议或者是上诉的,该判决生效。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履行,原告可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执行。
二、遗产继承起诉书范文
继承房产案件的当事人,应当是全体继承人。提起诉讼的继承人列为原告,其余继承人列为被告。起诉状中应载明当事人的身份信息、遗产的内容、被继承人的情况和遗产分割的具体要求。相关的证据材料中应能显示被继承人、继承人的身份关系、遗产基本情况。继承案件由被继承人死亡时的户口所在地法院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原告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证据材料后,若符合条件,法院即会受理。
三、遗产起诉有时间限制吗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两年。但是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这一时间改为三年,从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起算。这就是说,继承人一旦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并且在知道自己权利被侵犯之日起三年内必须行使,否则就将有可能失去法律的保护。但在出现法定事由时,三年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或延长。比如,继承人向纠纷相对人主张权利就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诉讼时效会重新开始计算。如果权利遭受侵害20年后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法律也将不再予以保护。
提醒当事人的是,向对方主张权利时,一定要留存主张权利的证据。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引发诉讼时效中断。另外,法律设定诉讼时效的初衷不是为了限制当事人权利的行使,相反是督促当事人遇到任何纠纷时及时寻找途径解决纠纷,不能枕在权利上睡大觉。纠纷发生的时间太长,既不利于法院查清事实给出公证判决,也不利于当事人保护自己的权益。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